1. 首页
  2. 知识

比特币 挖矿 合同无效法院判例揭示:损失自担,维权无门

OKX欧易app

OKX欧易app

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,注册领取6万元盲盒礼包!

APP下载   官网注册


当矿机变废铁,谁来为千万投资买单?

2024年湖南嘉禾县法院的判决书揭开了比特币挖矿行业最残酷的真相——​​潘某祥支付2367万泰达币购买的矿机,最终被认定合同无效,法院分文不退​​。这起案件像一盆冷水,浇醒了所有幻想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的矿工:​​从支付USDT那一刻起,你的钱袋子就失去了法律保护伞​​。


三组数字看穿"挖矿"合同本质

通过对比近五年典型判例,我们能看到清晰的司法逻辑链:

案例特征北京丰复久信案郑州机房租赁案湖南泰达币纠纷案
合同金额1000万人民币240万电费+押金2367万USDT
判决结果驳回全部诉求仅退还60%本金驳回全部诉求
法院认定理由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背绿色原则非法金融活动

这些数据揭示:​​无论用法定货币还是虚拟币交易,只要涉及"挖矿"设备,合同注定无效​​。更残酷的是,北京三中院在二审中特别强调:​​"挖矿"活动与碳达峰目标相悖,参与者需自行承担全部后果​​。


四大核心问题拆解维权困局

​Q:为什么法院坚决不保护"挖矿"合同?​

A:2021年9月3日是个分水岭,这天之后签订的"挖矿"合同100%无效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友军教授指出:​​矿机每运行1小时,都在挑战《民法典》第九条的绿色原则​​。

​Q:合同无效后能要回本金吗?​

A:郑州中院的判决给出过"例外"——甲公司拿回了60%预存电费。但这是特例,因为该案担保人存在过错。现实是,像潘某祥这样直接支付虚拟币的,2367万USDT就像泼出去的水。

​Q:如果偷偷在国外挖矿呢?​

A:北京丰复久信公司曾把矿机运往四川木里县深山,结果仍被追查到资金流向。法院在判决中明确:​​虚拟货币交易具有全球可追溯性,境内司法管辖不受地域限制​​。

​Q:签合同时注明"法律风险自担"有用吗?​

A:北京朝阳法院李增辉法官透露,某矿场在合同里写了3页风险提示,结果法院认定:​​"当事人明知违法仍缔约,属故意违反公序良俗"​​。


从血本无归到司法逻辑的深层透视

国家发改委文件显示,2024年全国关停的矿场日均省电14.85万度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法院认定合同无效的根本逻辑:​​当个人利益与全民福祉冲突时,司法天平必然倾向公共利益​​。

郑州某"矿工"的遭遇极具代表性——租赁机房时特意约定"如遇政策变动可退款",真到打官司时,法院却认为:​​"该条款试图规避国家禁令,加重合同违法性质"​​。这种裁判思路,彻底堵死了"钻空子"的可能性。


个人观点:虚拟币江湖没有法外之地

看着北京某科技公司价值千万的矿机变成废铁,笔者想起四川某矿场主的哭诉:"早知道法律这么严,打死我也不碰USDT"。但现实没有后悔药,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"挖矿"相关诉讼败诉率已达100%。

这系列判决正在重塑投资逻辑:​​任何试图绕开"双碳"目标的商业行为,终将被法律利剑斩断​​。当你在矿机交易合同上签字时,本质上是在签署一份"风险自担承诺书"——这里没有维权通道,只有血淋淋的教训。

点赞(100)

本文由网站用户发布,不代表炒久币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aobtc.com/zhishi/10371.html

相关文章